由于大体量综艺主题、类型相似,目前竞争双方俨然已经把一部分重点放在了舞美投入和效果呈现上,舞美如果没有给观众虎躯一震的感觉,好像都对不起自己超级网综的名号和项目级别。当然,这也直接促使了节目舞美随之而来的升级换代,满足网友受众日益挑剔的视觉审美要求。
去年的“双十一”狂欢夜舞台,也是格外引人注目。在整场晚会中,秦岚的一袭白色抹胸纱裙搭配“黑科技”所呈现的效果堪称一绝,既梦幻飘逸,又科技感十足,说是震撼全场都不为过。其实这个裙子与投影的搭配就是人们常说的舞美设计。它是戏剧等舞台演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包括布景、灯光、化妆、服装、道具等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数字媒体技术的进步,舞美有了更多元、更丰富的表现方式。舞美的作用也不仅仅是好看这么简单。
舞台空间的扩展
因为融入了很多高科技的应用,舞美早已经摆脱了单一的平面化模式,而是走向复杂的立体化。各类转台、升降台、多台阶、多表演区的营造,都使得舞台具有了更多空间。
而为了与观众有更多的互动,一些舞美设计会将舞台向观众席中拓展。比如在主舞台的正前方加一个小的舞台,或是延伸一条伸向观众席的通道。还有的则直接将舞台设计在观众中间,在小剧场中的话剧舞台就有不少运用了这种设计。
舞台氛围的渲染
舞美与要呈现的剧情息息相关,因此舞美不但要实现实物环境,更主要的是渲染思想和情感基调,这样才能够使观众产生情景代入感,不自觉地产生思想和情感共鸣,让演出的精神渲染力增强,也更容易得到观众的认可。
作为一种艺术概念,舞美与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有关。在特定的人物出现的场景,运用舞台灯光环境设计,突出人物的视觉形象。
舞台环境的表现
这点在戏剧舞台上表现得更为突出。戏剧动作大都发生于某个具体环境中,在中国古典戏曲和莎士比亚的戏剧都是通过演员的唱词、台词说明故事发生的地点,而舞美设计可以更着重表现剧情发生的历史时期和地方色彩,反应社会环境、季节转换、时间推移和气候变化等。
舞台思想的揭示
在表演时,节目或剧目的思想内涵是融汇于舞美的多项功能中的,而非游离于整体之外。在1954年莫斯科马雅科夫斯基剧院演出的《哈姆雷特》,舞台上的大幕就用两扇沉重的铁门代替了。当铁门向两边推开时,一些具有转折性、戏剧性的场面得以展现在舞台上,突出了戏剧所要揭示的思想内涵。
一场演出或剧目的成败,离不开剧本安排、演员、观众,自然也离不开优秀的舞美设计。舞台的设计在舞台和观看席中架起了一座桥梁,让观众和表演者之间有了心灵上的交流。